2023中国电源管理芯片行业研究报告

半导体市场复苏迹象尚且不明,国产替代浪潮正席卷而来,大厂掀起价格战却又给了重重一击。作为模拟芯片的主要产品类别,电源管理芯片凭借其碎片化的产品、广泛的下游应用领域,该如何在寒冬中立稳脚步?本土厂商产品如何从“能用”到“好用”,向高附加值市场进击?

 

本报告将从技术工艺、下游应用两大方面,深入分析中国电源管理芯片行业的破局之道,洞察未来发展趋势,以期为广大产业参与方提供有益参考。

 

 

行业概况

 

电源管理芯片 (Power Management Integrated Circuits,PMIC),属模拟芯片,在电路系统中担负电源的控制、变换、电能的分配、监测等电源管理职责,是所有电子产品和设备的电能供应中枢和纽带。按照功能分类,电源管理芯片可以分为AC/DC转换器、DC/DC转换器、充电管理芯片、充电保护芯片、无线充电芯片、驱动芯片等多种类型。作为电子设备的关键器件,电源管理芯片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和设备中,涵括通信、工业/机器人、消费电子、汽车电子、物联网等细分应用领域。

 

 

电源管理芯片作为模拟芯片,不同于数字芯片技术迭代快、追求先进制程、性能要求高等特点,其在设计难度、性能、制程等方面均存在区别。电源管理芯片下游应用领域广泛,产品高度碎片化,因而不易受某个产业景气波动的影响,行业抗周期属性明显,加之产品生命周期长,企业收入增长稳定。相较于其他数字芯片,国产芯片在电源管理芯片上更具追赶的时间与空间。

 

 

电源管理芯片产品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和设备中,是模拟芯片最大的细分市场。随着电子设备对电源的效率、能耗和体积以及电源管理智能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,电源管理芯片行业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。

 

虽然当前半导体产业正处于下行周期,但电源管理芯片得益于应用领域的广泛,产品分散,不易受产业景气波动影响。近年来消费领域增速放缓的同时,新能源汽车、智能家居、储能市场的需求爆发,新兴市场增长,加之下游终端产品国产替代速度加快,我国电源管理芯片仍然保持强劲增长。

 

 

 
 

工艺与应用

 

工艺积累是电源管理芯片竞争力的关键来源。BCD工艺目前为模拟芯片主流工艺。BCD工艺的优势包括降低模拟芯片的功耗、减少不同模块之间相互干扰以及降低制造成本等。从下游应用的角度来看,BCD工艺主要朝向高压高功率高密度三个方向发展。

 

这些特殊工艺离不开晶圆代工厂的配合,也需要设计者加以熟悉,对工艺的理解和积累是将产品性能做得更加极致的关键。当前国产厂商多为Fabless模式,无论是工艺积累还是制程配合均远不如海外龙头厂商。

 

电源管理芯片下游应用包括消费电子、计算机、汽车、工业、通信、物联网等。从技术附加值来看,工业领域最高,消费电子最低当前国产电源管理芯片的主要应用领域在消费电子,工业、汽车等仍由海外龙头企业垄断。从应用规模与增速来看,汽车、通信、工业类产品占比较高,且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、通信领域“设备数量+单机芯片数量”双轮驱动,汽车、通信领域增长可观,而近年消费电子需求疲软增速放缓。

 

此外,从收益率来看,消费电子、智能家居的电源管理芯片毛利大约为40%,电动汽车、工业控制领域大约为60%。龙头公司毛利率普遍在60%以上。目前国内企业毛利率大多在50%以下,集中在中低端领域。

 

 

 
 

未来趋势

 

技术方面,未来电源管理芯片将朝着高效低耗、高精低噪以及集成智能、绿色节能化方向发展。

 

业态方面,短期来看库存高企、营收承压,低迷行情延续。从去库存的角度,预计下半年行情将逐渐好转。且国产厂商规模较小,库存管理更灵活,部分公司已进入库存调整阶段。但从宏观环境来看,行业周期尚未触底,宏观经济走向不明。需求牵引供给,下一个景气周期仍然需要观望大环境走向。

 

生态方面,纵向来看,未来厂商从专注某一细分领域,可逐渐拓展产品品类、开发高端产品。同时在积累一定规模后,革新生产模式,增强与产线协同能力,提升研发水平与效率,最终达到长期为客户提供全面、差异化服务的能力。横向来看,近年来中国模拟厂商并购不断。通过并购能够快速拓展产品线,扩大企业规模,抢占市场空间。预计未来大小厂商林立的行业生态将发生变革,缺乏足够资金支撑研发或产品升级不成功的公司将逐渐被市场淘汰,整个行业即将面临洗牌。

 

以下是报告节选正文内容

文章详情

其他资讯

创建时间:2023-10-10 10:00